先从陈光蕊的大婚说起吧。陈光蕊金榜题名之后,【跨马游街三日】,恰巧殷丞相府抛绣球卜婿。殷温娇小姐,又名满堂娇,一眼看中状元郎,“心内十分欢 喜”,遂将绣球卜中光蕊。且不说殷小姐将门虎女,这百发百中的百步穿杨之技令人叹服,下面的事情越来越神奇。抛中光蕊之后,不问缘由,就直接拉进府去拜堂 了。就算是抛绣球卜婿,也用不着这么着急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要不要?这堂堂的宰相府还有没有礼数了?这是嫁女儿还是拉郎配啊?光蕊同志,已然鲤鱼跃 入龙门,身份不同了嘛。不再是那海州的寒酸的书生了。而且,光蕊还有高堂老母在家守候,婚姻大事岂能不经得她老人家的允许?就算是抛绣球卜婿,成亲也还要 择个良辰吉日吧?这个也不讲究了?【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乖乖,客人都事前准备好了,看来今晚一定要把这个女儿嫁掉 了。(其实,《西游记》中很多事情都是发生过两次的,一次是虚写、简写,一次是实写、细写。这抛绣球卜婿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流程?唐僧也曾经历过。两厢对 比,即可看出真正的抛绣球卜婿的应有流程。这次纯粹是造假。)
这是为什么呢?显然,此时的满堂娇已经有孕在身了,急于成亲来文过饰非。这个急不光是时间上的急(肚子就要显出来了),更重要的是事情一定要办得利索紧凑。不然,男方一旦发觉其中有诈,谁愿意进门就顶绿帽子啊?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由魏征出面如此之快的给光蕊安排职务,让他二人速速离开京城。一则,老爷子不方便出来给女婿要官;二则,必须是外放的官员,要离开京城 这个是非之地。(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皇城根儿下面的人特别能嚼舌头。);三则,时间一定要快。迅雷不及掩耳。榜样和探花还不知道在哪里和冷水茶呢!人家 状元公已经带着家眷上任去了。
紧接着,疑问又来了。【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仔细看看,特别是结过婚的同志们,你们看出 什么来了吗?不错,次序不对。地球人都知道成亲的流程是这样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礼成!送入洞房!但是,高堂就在眼前,却没有拜。后来, 【又拜了岳丈、岳母】,这就更奇怪了。这是个什么礼数?高堂在上,称什么“岳丈岳母”?满堂娇要不要拜?【又】,在这里是个连词,但有转折的意思。实际 是,光蕊进来还没给岳丈岳母行过见面礼呢。马上要进洞房了,怎么也要意思一下啊,不然多不好意思啊。真是个憨实的后生啊,被人卖了还替人家认真数钱呢。
那么,这个怎么来解释呢?
首先,满堂娇做了未婚妈妈这事,二老一开始肯定是不知情的。等到后来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当然要追问女儿是谁干的。满堂娇哪里肯说啊?来个“就是不开 口,神仙难下手”,一味的抹眼泪。这里注意,满堂娇之所以不说,肯定是有原因的,绝不是因为害羞或是怕父母责罚。因为,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满堂娇说出来父 母碍于颜面也不得不答应这婚事。总比,抛绣球卜婿靠谱吧。连这个办法都用上了,还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宰相殷开山是什么人?开国元勋,一代武宰啊。能把丞相 府修到紫禁城边上的人,何等身份?何等地位?何等荣耀啊?哪里受得这么个窝囊气?一问三不知,肯定要与女儿翻脸了。虽然,最后勉强答应了抛绣球卜婿的办 法,但是最终还是与女儿决裂了。因此,大婚之时,高堂在上,仍然不受一拜。
那么,毕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满堂娇守口如瓶呢?“负心人”办了事又狠 心不认账,是“负心人”另有所爱?不是。不想混了,宰相的女儿也敢嫖啊?这种人,满堂娇还瞒什么啊?直接就告诉老爷子拿人了。还是“负心人”摄于宰相府权 势,玩出火来了不敢承认,一走了之了?也不是。否则,“负心人”抛绣球那天就可以出现,绣球击中,拜堂完事,殷丞相又不知就里,能把他怎的?
原因只可能是一个,这个人不方便露面,不方便娶殷温娇MM!不方便啊!(爱情悲剧!)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么大的谱。人家宰相的女儿都要做未婚妈妈了,他那边居然还不方便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