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八戒是如何明白如来的这个“净坛使者”的用意的呢?刚一开始,如来封八戒做个净坛使者,八戒很有意见。很显然,八戒此时还没有领会如来的心意。 不过,仔细想一想,后来如来对八戒解释时所说的那番话还对谁说过?不错!大鹏雕。当年大鹏雕失手被擒,如来为了收伏他,曾经当着诸佛诸菩萨的面答应道: 【“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因此,这个“净坛”并无他意,实乃金翅大鹏雕也!所谓“净坛使者”,其实就是指金翅大鹏 雕的使者。所以,在大雄宝殿之上如来虽未明言,但是“净坛使者”四字业已点足了八戒。在此情况之下,试问八戒又怎么能不沉默呢?如来之所以没有当众揭穿八 戒,一方面是因为取经事成,此事无谓再做深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考虑到大鹏雕的复杂背景,如果此事过多深究,恐怕会牵连甚广,甚至于影响到大教的稳定局 面。
【五圣果位之时,诸众佛祖、菩萨、圣僧、罗汉、揭谛、比丘、优婆夷塞、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丁甲、功曹、伽蓝、土地,一切得道的师仙, 始初俱来听讲,至此各归方位。】顺带说一句,灵山封神之时取经守护神之中的功曹、丁甲及伽蓝俱在现场,唯独揭谛不知所踪,此处足见,揭谛与如来与佛教其实 泾渭分明。
是非成败
如来至尊释迦牟尼文佛,仁孝性成,智勇天锡,尝于雪山之巅修成丈六金身,克承大统。自践祚以来, 勤政爱教,上承过往古佛开疆扩土之宏愿,下应万千教众安身立命之虔心,经文纬武,内息纷争,外争教权。三界宏教之路,雄关漫道,虽曰百难千难万难,亦一往 无前。或曰守成,实则开创,非如此无以达“保国、保种、保教”之初衷,无以成儒释道三教并立之千劫未有之变局。
释尊之为人,算无遗策;释尊之 为佛,勇往直前;释尊之为教,披肝沥胆;释尊之为军,刚柔兼济;释尊之不足者,乃为政。诚所谓天下归仁!释尊为政,其仁义之举始终不能超越种教之界限而达 济天下。因此,如来佛祖一世执着,为种族、为种教无所不用其极,虽然深思远虑,计谋高妙,但是始终未能实现由一名宗教事务领袖及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向一名 政治家之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