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外部性,是指企业或个人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所强加的成本或利益。根据外部性的效果,外部性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积极影响又称作正外部性或 外部经济,如新发明、接种疫苗、教育投资、国防建设;消极影响又称作负外部性或外部不经济,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噪音释放、在公共场合吸烟、汽车排放废 气。”(胡希宁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四版)。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这里就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各举一例。1.养蜂人对果园的正 外部性:养蜂人在果园里采蜜,这本是自身经营的需要,但是却无意中加强了果园内的花粉传播,进而提高了果树的产量。果园主因此而受益,但他却不需要支付养 蜂人任何费用。这便是养蜂人采蜜的正外部性。一般来说,当某个体的行为所带来的社会总收益>该个体的总收益时,我们认为该个体的行为具有正外部性。 因此,从量上来衡量,此时的正外部效应=社会总收益(蜂蜜产值+由采蜜行为导致的果园产量增加值)-养蜂人个人收益(蜂蜜产值)。2.造纸厂对养鱼场的负 外部性:位于河流上游的造纸厂排放的废水污染了下游的养鱼场,使养鱼人遭受巨大的损失。但是,造纸厂却不需要因此而承担任何补偿费用。这便是造纸厂排污的 负外部性。当某个体的行为所引起的社会总成本<该个体的总成本时,我们认为该个体的行为具有负外部性。所以,从量上来衡量,此时的负外部效应=社会 总成本(排污费用+由废水污染导致渔场损失)-造纸厂个人成本(排污费用)。
老君渡人依靠的是道术传习,而道术传习实际上是教育产业,而这一 产业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教育产业的正外部性表现在多方面,比如受教育者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总体素质的提高。就个体而言,教育的正外部性 表现在受教育者自身的教育受益一般要远远高于自己支付的教育成本。在越高等的教育领域内,这种正外部性越明显。我们就以瓦特蒸汽机发明的传播为例来说明教 育产业的正外部性。当所有学习蒸汽机这一伟大发明的人都他为们的学习行向瓦特支付学费(购买相关著作或者教育服务)的时候,这一伟大的传播是个纯粹的市场 交易行为,其间并无正外部性。但是,随着传播的深入,蒸汽机的发明对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蒸汽机 的这种巨大的社会效益正是瓦特这一伟大发明的正外部性的最好注脚。很显然,瓦特可能会因此而得到一笔社会奖金,但是这并不能完全使瓦特实现由蒸汽机的发明 所带来的全部社会利益的占有。因为这份奖金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相比,显得太微不足道了。实际上,瓦特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向每一位蒸汽机发明的学习者收取学费, 因为很多学人并非直承瓦特。智力成果的传播和物质产品的传播有一个天大的差别,那就是智力成果在传播过程中不会因为传播而灭失,而物质产品在传递过程中始 终是以某一产品的灭失为代价的。人们常说拿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交换,得到的只是一个梨,因为这种得是以失为代价的,而一种思想和另一种思想交流,得到的是两 种思想。诚哉斯言!此言既道出了智力成果和物质产品在传播过程中天渊之别,也道出了智力成果之所以会有外部性的根本性原因。进一步探究此天渊之别,我们就 会发现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的存在乃是因为智力成果有着类似于公共商品的属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谓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 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以国防为例,尽管人口数量往往处 于不断增长的状况,但没有任何人会因此而减少其所享受的国防安全保障。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 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其不能像私人产品一样生产和供给,一般只能无偿提供。这就让智力成果 的供给和消费区别于一般的私人商品了。老君既是道术发明者,又是道术传播者,在传播自己伟大发明(道术)的过程中他的教育产业开始萎缩了。一方面,老君越 来越不愿意向众仙提供这种得不偿失的极其廉价的道术咨询服务了;另一方面,基于“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后学之辈更倾向于向老君的徒子徒孙们求 教,而不可能有机会直接去兜率天拜师,所以后来老君也没有机会向诸仙传授道术了。因此,时至今日,我们根本看不到老君门下有任何徒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