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远之初,凭借着自己的无上道术老君曾经是无可争议的三界一哥。那时的太上老君自然是目空一切的,面对三界的风吹水皱他毫不上心。如果他能够早一点 认识到自己道术市场的不可持续发展,如果他能够早一点意识到玉帝的蟠桃的威力,如果他能够早一点炼制出九转金丹,那么三界的历史将会改写。不过,我们也不 能如此苛责老君。太上老君,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当然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历史的看,老君的自大和守成并不是没有来由的。因此,即使是从主观 角度来衡量,太上老君也基本上可算得一个完人。但是,与如来一样,老君之所以会输给同样优秀的玉帝,乃是因为主观上的为政缺失。
那么,就为政 之道而言,与老君和如来相比玉帝究竟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玉帝能够力压“二祖”,略胜一筹呢?我们就以凤仙郡的故事为例,试析玉帝的为政之道。凤仙郡的劫 难,是玉帝在取经路上的最后一次出手,也是在取经大业结束之际玉帝和如来之间的一次表态。正如前文所述,玉帝和如来的这一次表态的内容乃是如来向玉帝交出 财权,而玉帝也以接受如来财权的方式接纳了如来,接纳了佛教。
凤仙郡祈雨这件事情的由来乃是三年前凤仙郡郡侯一次漫不经心的祭天大典。在那次 祭天大典上,上官大人出言不逊,并推翻供桌将一桌斋供与狗吃了。可是,古之大事,唯战与祭!祭天大典是何等重要的仪式啊!为什么君侯的表现却如此的草率和 鲁莽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君侯根本就不信神佛不敬天。他是个彻底的无神论者!三年前的那一次祭天大典可能是凤仙郡自他掌印以来唯一的一次祭天大典了。从当 时祭天大典的现场情况来看,君侯答应祭天恐怕也是迫于无奈!于是,在祭天大典上君侯的漫不经心惹恼了大典主办方的诸位官员。言语争执不下,君侯勃然大怒。 于是,一气之下他掀翻了供桌,并将一桌供品喂了狗。君侯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打击凤仙郡的崇神势力。不过,事有凑巧,祭天大典上的这一幕正为出界浮游的玉 帝看在眼里。玉帝受了气,于是立下三事誓要置凤仙郡于死地。此三事即为鸡啄米山、狗舔面山和火烧锁梃。只等鸡啄尽了米,狗舔尽了面,火烧断了锁,凤仙郡方 可下雨以消三年大旱之灾。
凤仙郡三年大旱,君侯计无所出,最后不得不发榜求贤祈雨。不过,君侯一直就不相信这世上真有祈雨这么荒唐的事情,所 以他对发榜求贤一事也并不上心。取经队伍路经凤仙郡,悟空在不知内情的情况下揽下了这祈雨的差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悟空的天庭之行竟然吃了闭门羹。于 是,在老天师的指引下悟空开始领导凤仙郡的老百姓进行抗旱自救。最后,三事倒断,玉帝兑现承诺,凤仙郡渡过灾劫。
其实,凤仙郡一事的罪魁祸首 是上官君侯,这一点玉帝自己清清楚楚。可是,为什么玉帝不直接处置这个失德罪天的君侯老爷,却反而南辕北辙般的针对凤仙郡的全体老百姓呢?因为玉帝根本就 不在乎这个君侯老爷。换句话说,虽然玉帝的确因为上官君侯的过火的举止而心有不快,但是实际上玉帝是根本不会因此而跟君侯这么个小毛头计较的。玉帝之所以 会这么小题大做,乃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这个凤仙郡是在佛境天竺国,这件事是一个向如来就取经谈判表态的绝好机会。只不过,这个机会来的早了一 点,所以凤仙郡受了三年的大旱灾。而另一方面,玉帝不惩罚君侯而是针对凤仙郡的老百姓,实际上是因为玉帝深知掌控民生大计的重要性。玉帝因蟠桃而崛起。在 崛起的过程中,玉帝认识到了民生之于国计的决定性力量。所以,与老君和如来相比,玉帝虽然也同样计谋盈心,但是在关乎民生福祉方面玉帝却毫不含糊。而老君 和如来却高高在上,根本不屑于打理凡尘俗事。即便是有什么往来,那也不过是因为斗争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一时的利用而已。如此一来,他们和三界民众之间就有 了天然的隔阂。这便是玉帝与老君及如来为政的巨大差别。此差别正是造就了他三人各自的是非功过的主观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