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转贴:《胭脂扣》与才华之美 无聊了玩自杀(Admin) (Wed Dec 31)
--------------------------------------------------------------------------------
又是周末夜,老消遣,看影碟。昨天的剧目是复习老电影,《胭脂扣》。
梅艳芳的片子看过无数,各种娱乐八卦报道中的梅艳芳照片也看过无数
的无数,但从未发现她象在这部片子中的那种惊人的美丽:她自己没有过,
别的片子中没有过,好莱坞似乎也没见过,略微牵强点比附,也许只有黑白
时代的嘉宝某些瞬间才有那么点相似——当然,我知道一定有人认为我吹捧
过度了,但我真这么认为。
片子里的故事和叙述都很流畅,有时流畅到有点过于简单化,比如大段
的回忆太长,以至觉得编剧有点水。如果没有梅艳芳的表演,这部片子基本
上是注定会琼瑶了——比如那个《妈妈再爱我一次》。
不会把用舌头洗脸,不会把脑袋取下来,全片没有道士做咒语,没有借
用《聊斋》的某桥段,也没有神头鬼脸的特级掺和其中。关锦鹏这样子拍鬼
片,可谓无声的勇气,只有用一个牛字可以概括。
从平常剧照上看,梅艳芳绝对不是美人,但《胭脂扣》中的梅艳芳真的
称得上惊艳。我以为这种惊人的美来自才华,来自找到了感觉的那种爆发式
的释放:弥漫绝望情绪的一种过去时代的美,一种80年代人造的怀旧世界。
由此引发了一点题外话,香港和广东人80年代对我们娱乐生活的贡献。
克利德福·吉尔兹把法律称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这个片子给我一个启发,
艺术原来也是一种地方性的感受。从那时满世界香港口音的普通话、满世界
的广东小商品,到后来王朔式痞子文艺的风行,都在提示这一点。
永久的魅力皆起因于有限的经验之内。我谢谢香港人。
该片另一个不算新颖的特点是把过去时代的故事和现在的故事重叠,形
成一种二元的叙事模式,以增加叙述的张力。但是,万梓良和那女演员的表
演只能说一般,缺少戏剧冲突,唯一可说的优点是,那时候万还没有油滑掉,
表演还透着一丝质朴。
张国荣只是中规中矩,并无神来之笔。使我感慨的是,他在那故事里偷
生未死,如今在戏外的世界里,倒据说真的为情而去了。真是戏如人生,人
生胜似啊!
对了,差点忘记了,最后那段插曲,梅艳芳的演唱猛一听似乎是邓丽君,
不晓得是巧合,还是处理风格上的借鉴,音色非常邓丽君,但感情的把握似
乎还超过邓丽君,看来这个大姐大真不是白做的。
最后告诉大家,李碧华本是我喜欢的作家,这是我在电视里看过这部片
子N遍后还买这张盗版碟的惟一原因——当然,以后再看不会是仅因为李碧
华了,是为了如此美丽的梅艳芳。
转贴:《胭脂扣》与才华之美
作者:赵楚
|